曾逸仁,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兼戰地史蹟與閩南建築研究中心主任 / 收錄自《台灣建築史學會通訊第三號2023.02》
前言
民國77年,來自新竹縣新埔鎮、剛入學成大建築的我,因徐老帶領碩士生執行國科會計畫而有了初步的連結,雖該時對於何謂研究、為什麼會由外地人研究我們家鄉的建築有所不解,且之後陸續的幾篇碩論與相關調查我均未實際參與。然而,或許是自小住在合院中,心中對傳統建築一直有特殊的情感,又因徐老初始的傳統建築研究即在新埔開展,在這樣的機緣下,1994年退伍時即進入C+A研究室,隨著徐老學習,自此踏入了這個領域。
一、研究的類型與發展
徐老於76年10月返成大開始至退休,列名指導的博碩士論文共計約108本,若從學生的論文中分析,約莫可瞭解徐老在不同時期的研究取向,以及參與的計畫類型:
剛回國時,主要以清官式大木作的研究為主,隨後即進行新埔傳統建築與聚落的研究,在此時期,以國科會的研究計畫成果及相關的史料研究成果,書寫成「台灣傳統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專書,奠定了徐老在此領域的專業論述與成就,他以其受教於愛丁堡大學的史學及理論邏輯知識為基礎,透過翔實的田野調查與理論研究後,指出「民宅並非個人性產物,而是在”傳統”影響下的集體性產物」,並統整出傳統民宅的研究內容為「尋找傳統民宅歷史真相的史料研究」,包括了民宅的內涵(空間與造型)、建築程序與方法(計劃與構築)、建築觀念(空間與構築)及影響因素。其中,民宅地方史料則含括了地方開發史、各種民宅樣本史料、匠師相關史料、各民宅樣本實體測量尺寸。亦即此本書統合了過去有關傳統建築研究與田野調查的內含意義,明確指出了傳統民宅研究的內容及史料類型,突破以往缺乏系統性研究的問題,且積極歸納出以文獻與田野民宅樣本實體史料的研究趨向與內容。
而基於如此的研究成果與史料邏輯為基礎,隨即於83年間開始投入古蹟的調查研究,包括五股西雲寺、新莊文昌祠等,建構出以地方開發史、個案建築與使用歷程、建築實體尺寸等史料為內涵的建築史研究架構。自此,也逐漸開拓了文資領域的研究與推動。
我們可以說,徐老回國後可說是接續著前輩先進林衡道、漢寶德、洪文雄、李乾朗等人,在傳統建築領域中以紮實的史料研究為基礎擴大並發揚的另個推手。
二、文資保存推動
結合建築史的理論研究以及對傳統民宅實體研究的成果,以及藉由研究教學的執行,民國80年代投入古蹟的調查研究,關鍵且具有高挑戰的計畫即是「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劃定之研究」。此為接續數年的計畫,除了從田野調查與都市史、建築史角度切入外,更具體地指認出區域內的文化資產類型、樣態與資源特性,結合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都市計畫與行政單位,提出一個區域化的保存框架建議,為府城的都市歷史與保存奠定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基礎。雖該時各界意見分陳,資源統整不易,然高瞻遠矚的內涵取向,在數年甚至20年後回顧,該計畫的確在後續的府城都市與歷史保存上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而此計畫成功的推動,也自此建立了徐老在文資領域以及保存觀念、邏輯上的翹楚地位。
此外,結合碩博士研究題旨,也逐步地跨入了文資研究的領域。包括於80年代興起的聚落研究,如傳統聚落、傳統街庄或市街的研究,透過地方史料與建築史料、空間與建築形式的探討,累積了聚落、建築與文資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結合了民宅與傳統建築的研究,成為日後文資保存推動的重要基礎,也帶領了許多年輕一輩的碩博士生投入了文資領域。
88年921地震後,徐老開始嘗試古蹟保存科學議題,包括了木構造、木結構、構造材料、3D雷射掃描數位保存等研究,此時,已從過往的理論、史料研究,擴大了科學性的保存研究。雖徐老非結構、木構造與技術專長,卻仍以其紮實的建築史與理論研究、邏輯能力,帶領碩博士生探討,對於跨領域、跨學科,整合各方專業的推動不遺餘力。
三、理論與實健行踐行
徐老以建築史與理論的研究為基礎,卻並不侷限於純理論的領域。早年在新埔民宅的研究中,建立了田野調查與掌握實體史料的內涵意義,重新建構一個全新的史料研究觀,再將其納入了後續的文資與保存研究上,並進一步執行跨領域的研究,帶領更多的碩博士生投注在文資與歷史研究上。
歸納徐老在研究與執行專案計畫、為人處事、待人及提攜學生後輩的成就上,具有以下的幾項特質:
1.組織能力併合清晰的邏輯,能快速且清晰地指出研究的題旨與問題方向。
2.親切和藹廣納建言,對於各方或不同的意見均能廣納並參採,不存在偏見與個人堅持意見。
3.學術堅持並落實於產學。除了紮實的學術深度外,並未因產學的執行影響學術發展,併合各項資源兼顧學術的品質,為徐老重要的原則與特質之一。
4.於嘗試跨域研究,整合不同研究取向。在文資的領域上,不以基礎的史論研究而滿足,嘗試各種跨域的資源與研究合作,能擴大研究成果與落實於實務面向上。
5.積極投入行政,以其圓融的處事方式領導於各職位上。如擔任院長、成大校園規劃主要意見領袖等,或參與校外各種委員會、專業團體,均能秉持其圓融的態度,讓許多事務均能獲得最佳的處理結果。
6.在資源管理與分配中,徐老以其圓融處事的態度、諍言的哲學,在擔任成大或系、院、校不同層級主管中,適切地推動各項工作,有效地進行資源管理,協助校內推動並完成各項工作,有目共睹,成效卓著。
在理論與實務的踐行上,我們看到了他在學術上的堅持,實務面上的理想與落實,因其圓融、和藹的特質,在30餘年的研究與行政工作中,始終能與人為善,培育人才且能提攜後進。
這樣的典範,為吾人後輩所感佩!
我們今日能有如此微薄的成就,可說是得自於徐老無私的引領,未來更應不斷地提醒自己,在建築史與文資研究的理論、實務上,努力不懈。
1 Comment
[…] 【專文】從傳統建築到文資保存—理論與實務的踐行 2023-02-14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