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築的價值存在於自然環境、空間場域,以及使用者行為之複雜綜合體。在三者交織作用之下,建築空間所蘊含出的人文場域之特徵,是建構於「事件」與「行為」所發生之空間精神。然而,建築設計之任務即在將人對於環境、空間的理解,內化為諾伯舒茲(Norberg-Schulz)所提出的「場所精神」,並使其形象化且具體化,並需強調設計過程中與地方環境的有形、無形條件之連結關係。 近幾年,隨著地方人文環境受到高度之重視,政府部門提出多項計畫,來發掘地方環境資源、產業及文化特色,如早期的區域型文化資產,到近年來的農村再生、客家資源等調查計畫。在面狀保存思維之下,建築物不再只是提供一處人們的居住空間,周邊都市紋理、建築風格、文化特色及構造技術等人文條件皆會影響著建築存在的區位與外部樣貌。同時,這些地方文化元素也是建築本體重要設計靈感來源之一,尤其是特有的符號特徵或空間。過去,自臺灣建築學會創立以來,即相當重視建築形構過程中,與人文環境的互動關係,甚至將此概念落實於建築教育與考試之中。有鑑於此,本年「建築學報」編輯部預計出版一輯以地方人文為初始點,探討與建築特徵,內外部空間相關之「建築人文空間專刊」。期望,經本學術性專刊之收錄,讓長年關心地方建築人文空間之學界先進可踴躍投稿本專刊,將過去長年觀察、調查人文與建築之研究成果,編輯成深具教育意義的「建築人文空間專刊」。專刊以建築人文空間為主軸,歡迎下列各項議題的稿件: 一、 都市景觀與建築人文空間之研究。 二、 建築風格與建築人文空間之研究。 三、 族群特徵與建築人文空間之研究。 四、 產業特色與建築人文空間之研究策略。 五、 生活型態與建築人文空間之研究。 六、 文化資產與建築人文空間之研究。 七、 永續環境與建築人文空間之研究。 |